全网最佳IP代理服务商-

4.8元解锁GTP.特价118/年


如果您从事外贸、海外视频博主、海外推广、海外广告投放,欢迎选择我们。
让您轻易使用国外主流的聊天软件、视频网站以及社交网络等等

美区的苹果id下载游戏

今天的上海市由1927年从上海县和宝山县划出的18个市乡组成的老上海市以及1958年从苏南划归上海市管辖的十个县组成。解放初的老上海市分为30个区,一个区的规模类似今天的一个街道办,后来逐渐合并成10个区,也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个了,并与10个县组成了“十区十县”。后来随着十县也开始城市化进展,又演变为今天由16个区组成的上海市。

1.原南市区 2.黄浦区+原卢湾区 3.宝山区 4.松江区 5.虹口区 6.闵行区 7.崇明区(附番外长横二岛)8.金山区 9.浦东新区 10.黄浦区+原卢湾区 11.杨浦区 12.嘉定区 13.静安区+原闸北区 14.普陀区 15.奉贤区 16.长宁区 17.青浦区 18.徐汇区(2022/2/16完工)

上海官方地图的中心城区是黄浦 静安 长宁 徐汇 普陀 虹口 杨浦这7个(撤销了南市、卢湾、闸北),不同于定义为〖主城区〗的“外环线内”。

有人问 浦东也有陆家嘴也是市中心啊凭什么算到〖近郊〗,或者有人会说普陀有个镇在外环外也算市区吗什么的。其实逻辑很简单,即使普陀、徐汇、虹口等区历史上并入了一些原郊区的土地,普陀甚至拓展到了外环外,但它本质仍是十区之列的市区,拓展部分好比在北亚拥有领土的俄国仍是欧洲国家。

今天说的黄浦区包含了世纪初并入的南市区以及09年并入的卢湾区。虽然今天松江的宣传口号是“上海之根”,以古代松江府的角度来看也并没有说错,但确切的说,南市区才是上海的根,是古代上海的中心。

不知道何时开始,江湖上人们都相信“上海是从一个小渔村变来的”的传说,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强行扣开了大清的国门,强行上海等城市开放为通商口岸,然后才有了上海。

小时候我也信了,但是等等…逻辑不太对啊,开放上海等城市为口岸才有了上海,既然之前上海不是城市它是开了个渔村为口岸吗…大英爱吃炸鱼也不用跑到远东来掠夺上海渔民的鱼。上海在宋代形成“巨镇”(史书就这么写),规模不亚于当时的县城华亭(今松江),于是在元朝正式建立上海县,县城就在今天的南市区。可能今天说到“县城”后脑子第一反应不是什么好画面,但当时上海县城是什么规模呢,按城内人口排,全中国第12大城市,汉地18省,排的比一些省会还前。

总而言之,这个南市区就是古代上海的“市中心”,所谓城厢里,今天看一下南市区的那些景区,什么城隍庙,文庙(孔庙),这都是古代城里才有的东西。再看看地名,什么老西门,小南门,中国古代是城市才有城门,上海自然也有,从地图上看中华路和人民路(解放前叫『民国路』,连起来读读看)可以围成一个圆,然后你没有猜错,它就是以前上海的城墙,当然今天已经没有了,还剩一段五米长的遗址,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就在南市区。虽然城墙和城门都没了,但是留下了一堆地名,就是上面提到的老西门等等,今天都成了耳熟能详的地铁站的名字。

当然了,后来说起“南市区”,总归不是什么好地方,因为英美法租界的建立,一座『东方巴黎』就在上海城的边上拔地而起,昔日的老城厢就沦为了下只角。上海的下只角大多在苏州河以北,还有一块在南边就是说南市区。因为以前我家是做书店生意的,会去文庙那边进货,我爸以前跟我提起南市区就会说“市区里也有一些很破的地方,比如南市区啰,都是棚户区”。哪怕今天去,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改造过了,但是在深处还不乏人口密集的老式居民区,如果看到有人提着马桶出来倒也不要惊讶。

2022.2.16小更:后面又陆陆续续去了几次南市,包括九间阁在内的很多房子都已经封掉待拆了。

说上海历史短,只有一百多年,这说得是黄浦。黄浦是上海作为现代城市的起点,也是现代上海话的发源地。

鸦片战争之后,争取到上海开埠的洋人绕开了高人口密度的上海城,在城墙以北的荒芜之地开辟了有马路、洋房的租界。按照条约,最初租界的设定只是『允许洋人租地建屋』,即给西方人在上海的落脚地,只有外国人居住。小刀会起义后,大量华人(江浙人为主)涌入租界避难,才形成了华洋混居的状况。此后仍有多次移民涌入,最终上海租界的人口密度超过了伦敦。很多人说起『法租界』三个字,随之便有一股法兰西之风不知何处来,却涌上心头,充满小资文艺气息。其实法租界不如公共租界,公共租界也就是最早的英租界。黄浦便是最早的英租界,今天可以看到的一些老上海的经典门面,海关大楼、沙逊大厦、国际饭店(30年代远东第一高楼)、跑马场(今人民公园)、南京路等,都是在黄浦。后来英租界与美租界合并,组成公共租界,设立上海工部局管理公共租界一切事物。虽然我们一直被教育说,租界是国中之国、法外之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司法完整,不过这是一个自治组织,师承西方的城市自治传统,也并未有英美政府直接“剥削”。而法租界的最高长官是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管理机构是公董局,有外籍公董和少量华人公董共同主持。法租界大致是今天的卢湾(扩大后一直往西到长宁)。

上海作为现代城市的历史只有200年不到,短吗?在中国,够长了。甚至某些方面来说,上海的现代化就是中国的现代化。1843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台印刷机;1850年中国第一家现代中学圣依纳爵公学(今徐汇中学)建立;1853年,上海第一家西餐厅老德记开业;1866年,中国最早的欧式剧场兰心大剧院问世;1876年,吴淞铁路成为中国最早投入运营的铁路;1881年,『东方哈佛』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始用全英文授课;1882年,电话发明后六年,登陆上海;1901年,电梯发明后14年,上海大厦安装中国第一部直升电梯;1903年,上海出现中国最早的职业足球队;1908年,中国第一家营业性电影院虹口大戏院营业,同年公交车、出租车出现在上海;1911年,这时清朝才灭亡;1915年,上海举办第二届远东运动会;1917年,中国第一家自建百货公司在南京路开业;1921年,虹桥机场始建,几年后投入使用;1923年,中国首家公共广播电台在上海开播;1934年,『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落成(美国之外世界第一高楼);1936年,上海拥有高校34所;1937年,南京路大兴公司安装了中国第一部扶手电梯……

再说说上海话,以前的上海人是不说“上海话”的。由于苏州长期作为苏浙一带的文化和经济中心,苏白长期充当苏浙地区的普通话。租界华人以江浙人为主,于是租界里流行开了苏州口音。随着租界的迅速繁荣,人们把租界称为“北市”,南市的“老上海人”也迅速向这种带着苏州腔的租界口音靠拢。老上海话的影响犹在,在融合过程中,苏州派把『南』念作苏州音的noe,而本地派则坚持自己的ne。前者嘲笑后者有“浦东口音”,后者说前者是苏州口音。最终,苏州派赢了,现代上海话形成了(语言学上的中派上海话)。以『南』为代表的一票字从e韵变成了oe韵,这也标致着上海话从松江话体系脱离,走上了融合苏锡甬等地特点的综合吴语的道路,日后上海话取代苏州话成为江浙通用语(当然经济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如当年一样,今日黄浦仍是上海的心脏。如今黄浦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毛30w,不知是否是“去民居化”,欲脱胎为更高级的中心区。

2021.11.3小更:七普数据出来了,黄浦区只有六十几万人了。现在的黄浦区是黄浦➕卢湾➕南市,1990年的这三个区的总人口超过200万。

虹口虽是苏州河以北的四个区之一,但却不是完全的『下只角』。如果把黄浦比做苏州,那么虹口就像扬州,你有苏州评弹,我也有扬州评话,也有早茶文化,隔着长江,各据一方的意思。

印象里虹口是租界时代的『日租界』,但其实上海根本没有『日租界』。当年英租界和法租界建在了贴近中国城的苏州河以南地区,于是美国人只好把目光放在了苏州河以北的区域,这其实在控制黄浦江入长江的航运上未必不占优势,也就是今天虹口、杨浦南部一带。『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也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进来,包括日本。二战爆发后,日本侨民集中的虹口便被隔离开来,于是被俗称为日租界。

虹口是有大历史发生过的地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虹口险被刺杀,鲁迅在此以笔为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这里也收容了数万名逃离杀戮的欧洲犹太人。这里有名人旧居林立的多伦路,也有与南京路和淮海路齐名的四川北路,还有上海足球的精神中心、申花主场,虹口足球场。

虹口也像一个拼凑出来的区,鲁迅把他在虹口的居所命名为『且介亭』,何解?『租界』取半,半租界也。坐3/4号地铁经过虹口的时候,每次都会被密集的、连片的老式二层小楼吸住目光美区苹果id怎么改成台湾。或许在当年,它们是很得体的居所,但是在今天,这个城市有些地区在蓬勃发展,这里显然是被遗忘的角落。我觉得它们都累了,却还辛苦的存在着。

虹口也是老上海的广东人聚居区,如果在上海如果碰到祖籍广东的,那老房子基本就在虹口。广东祖籍在上海人的祖籍中仅次于江浙沪,其中中山籍又占了三分之一,南京路四大百货都是早期在沪中山人所开办。(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上海老一辈广东裔讲粤语的视频)

2021.11.2小更新:北外滩规划了480米的新浦西第一高楼,也会是全上海第三。未来的虹口又回重回舞台。

扬州(不是),杨浦从传统上来说不是太根正苗红的市区,偏居东北一隅。静安闸北合并之前,有“静安与其他几个市区都接壤,除了杨浦”这样一个格局。

说说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吧,就是我们吴语圈子里比较公认杨浦是现在上海各区里上海话环境最好的一个区。钱乃荣老师说,杨浦八十岁以上的人都不说上海话说苏北话的,但是现在杨浦什么上海话朗诵比赛都得奖的。

有一说一,确实是在杨浦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这点,坐出租车什么师傅开口必上海话。究其原因吧,我观察到这么一个点,杨浦区总人口达130w+,上海7个中心城区中第一,再者杨浦是上海各区中外来人口比例最低的一个,抛去外来人口,杨浦仍有100万以上的户籍人口,这保证了杨浦区的上海话环境。

不过杨浦的上海话,似乎有其来自DNA里的独特性。说杨浦老一辈全说苏北话有点夸张了,明显有合理得调侃这个意思在。不过根据49年的一份报告,杨树浦、虹口、闸北三地外地籍贯居民占了95%,苏北人居多。虽然现在他们的后代都是上海人了,但是“拉里搭(哪里)”,可以说是典型的“杨浦线更新:前面我提到的“昨末子”的例子不恰当,经学习,这是宁波话。杨浦上海话里会有一些宁波口音残留,但该区宁波后裔占比并不突出)。

杨浦的南部,和虹口南部一样以前是美租界(后为公共租界)的地盘,得名于杨树浦。北部的五角场地区,往近了看可以看到的是,从宝山划进杨浦的,三十年前是农村等等。不过远了看,早在58年上海市扩容前就是老上海市的范围了(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就在这一范围内),而且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上海市政府所在地。因为上海的核心地带被洋人占据,因此在民国政府的大上海计划中,在五角场一带另辟华界市中心,计划建设中国人自己的上海,不逊于租界地区。但随着大历史降临,计划搁浅了。当年的上海市政府大楼位于今天的上海体院内。国权路、国政路等“国字号”仍可看出当年的野心勃勃。江湾体育场这样子的民国时期新中式建筑真的很好看,依旧还矗立着,独自回忆当年召开远东运动会和中华民国第一届全运会时的盛况。(据说当年五角场又从宝山划回市里,和复旦几个教授想争取市区的教授待遇有关)

闸北和静安合并,是我们这届人里,大部分人最早的两区合并的记忆,卢湾太早,南市…你哪位?当时是初三,闸北区明明撤销了,怎么各区模考卷还有闸北?说好可以少一张卷子呢?大多人以为最后静安会和黄浦合并,最后却开了南北合并、跨苏州河发展的局面。得了个新静安的名头之外,类似杨浦叫“杨破”,闸北原本就有个芳名,叫江北区,呸,叫赤膊区。(上海话谐音,zah poh/闸北,tshah poh/赤膊)。

顶楼马戏团唱的『苏州河恋曲』里面唱到,『从小我勒盖苏州河边个潘家湾长大,嘴巴里讲的是一口流利的江北闲话』。作为旧时上海主要华界,因为在苏州河沿岸,苏北祖籍居民占了近八成。周立波说,闸北小姑娘没过河的时候用苏北话讨论着“哎哟喂,这个猪大肠真好恰哦”,一过河秒变嗲妹妹,一秒切换上海话抱怨天气炎热自己的娇躯如何抵挡不住。当然了,讲笑嗻。

而静安呢,在我们郊区小孩心中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黄浦之外有静安。得名于静安寺,远古时期叫静安寺区,解放后简化为静安区,为最早的英租界黄浦区向西拓展的产物。在卢湾并入黄浦后,成为上海面积最小的一个区,房价10w+,给人烙上寸土寸金的印象。以静安为中心,外面一圈是其他市区,再外面一圈是郊区。再外面是崇明、苏州和嘉兴(这句划掉),仿佛虽然黄浦是市政府驻地,但是静安才是上海的中心。

合并的事情很多人是看不懂的…怎么都觉得应该黄浦+静安这样的上只角俱乐部组合,不过南北联动夸苏州河发展绝对是长远眼光,下一步可能是黄浦+虹口。

(阿终于写到普陀了,我太公家以前是住普陀,不过我两岁他就走了,所以不了解,抓两点写写。)

全国共有两个普陀区,一个在上海,另一个也不远,在舟山,就是阿烧香拜佛普陀山所在的那个区。两者也不是赶巧,上海普陀区得名于区内的普陀路,显然此路由得名于彼山也。此外芳名〖破大区〗,讽刺又破又大也。大概每个苏州河以北的市区都有个难听却不失响亮的绰号。

大胆指出(小声)老纪家念念不忘的市区“老家”其实是个『最弱市区』。GDP19年全市倒数第四…就比崇明跟奉贤高,还有虹口(我前面好像还夸它了)。以前并了真如、长征、桃浦三个镇,所以版图伸到了外环外面…惨到被质疑是不是市区。哦对了,传说中的潘家湾也在普陀…你问森尼潘家湾阿,就四辣沟故里仓滴,顶楼马戏团《苏州河恋曲》。

和全国有两个普陀一样,外地也有一个长宁。长宁区得名于长宁路,name after四川宜宾的长宁县。

长宁在租界时代作为法租界的西区,由法租界在民初完成最后一次西扩后奠定雏形。在当时属于西郊,建造了很多别墅洋房,类似于今天的佘山别墅吧。电影《太阳帝国》中出生在上海租界的英国男孩儿,人物原型就住在当时的长宁,哥伦比亚路/哥伦比亚生活圈(Columbia Cycle,后改番禺路),当年建有美侨乡村俱乐部、游池等等(现在作为网红打卡点重新开放了,命名为【上生新所-哥伦比亚公园】)。今天长宁也不乏古北这样的国际社区,知名的上海韩国街(虹泉路)也在附近,亦驻扎了不少各国驻沪总领馆。

徐汇得名于徐家汇。这又要提到徐光启,明崇祯朝的内阁次辅,副宰相。他是正宗的古代上海人,松江府上海县人,在今天南市老城厢里还有故居遗址。死后葬在上海县郊外,徐家人为他守冢,形成徐姓聚落,名为徐家汇。所以上海并非开埠前一直是小渔村,渔村出不了副宰相。顺带一提,大明朝后期还有一个古代上海人在朝为官,内阁首辅松江人徐阶。

田子坊对面的日月光里有个区域叫徐家汇区,说来奇怪,明明地处老卢湾区为什么叫徐家汇区,原因是徐家汇路,以“可以通往徐家汇”得名。徐家汇在租界时期恰好位于租界外一点,是广大非城市地区进入都市的门户,位于西南方向,非常类似今天地处外环西南的莘庄。

随着上海重新开发后“四个城市副中心”的提出,徐家汇也成功跻身城市副中心,甚至在城区概念一再扩大的今天,徐家汇其实就是市中心之一了。

语言:上海市区话、嘉宝片宝山话(罗店、罗泾、顾村)、上海片本地话(庙行、大场)、崇明话(一号线沿线住民区)、江淮官话(老一辈本地淮裔)

祖源:本地人分嘉宝口音(和嘉定人同源)和上海县口音的(大致以蕰藻浜为界),讲市区话的上海人(江淮籍贯为主),崇明三岛人,宝钢人

。1927年上海市诞生,就有6个市乡来自宝山县,所以宝山是上海的两个母县之一。在上海市正式建立之前,宝山和上海也是高度一体化的,时称淞沪商埠,淞指的是吴淞地区,包括后面的淞沪会战也体现两者战略位置的契合性。1958年的十县划入上海,其实也是也分为两批,年初的时候是先化了宝山、嘉定、上海县三个县,剩下七个要等到年底。时间拨到1988年,不像2019年撤县设区如潮的今天,当时少有先例,区和县的区别比今天大的多,然后宝山就成了上海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了上海的第12个区。

今天的宝山,表面上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方,农村保留地小于5%,三条地铁跟上海市区连接(未来还有规划),从上海市区一路向北,到达坐落在长江边宝山自己的城区,中间都是建成区。加上宝钢的加持,给人感觉宝山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区。但其实宝山的人均gdp很低,全上海倒数第二,低于全国平均,我想大概是因为宝山的外来人口太多了吧。

语言上,一个人一口上海市区话说“我是xx郊区人”,别人会感觉“你市区话说的蛮好的”,但如果一样的口音说一遍“我是宝山人”,别人则会觉得理所当然,仿佛宝山本来就是讲市区话的。虽然宝山的本地口音还存在着,并没有死绝,但上海市区话已经占了宝山的精华地段,宝山话(广义嘉定话的一种)只存在于和靠近嘉定的罗店、罗泾、顾村这些镇了,而庙行、大场一带的上海本地话也迅速向市区线年开始就会在宝山住一个寒暑假,但是很晚才知道宝山除了上海话还有宝山本地话的存在。之前在淞宝城区基本都是上海话(也可能是年纪小没在意),搬到顾村后才接触到本地线小更:抱着入乡随俗和保护小众方言的心态,我现在开始学宝山本地话了)

再提一下『吴淞区』,吴淞区是宝山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历史上海市区一度有12个区,另外两个就是『吴淞区』和『闵行区(老闵行)』,因为工业化需求从宝山县和上海县分离出来。和市区不相连,故被看作是是“飞区”,卫星城一般的存在。宝山东部的友谊路、吴淞街道在宝山设区前已经被纳入上海市区的范围,这也是宝山东部高度“沪化”的因素之一。但当时有个问题就是,宝山县的县城也在吴淞区的范围内,两者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只是宝山县管理农村,吴淞区管理城市,如此各司其职。虽然分工明确,但是犬牙差互的分界线还是造成了行政疑难,最后才有了88年两者合并,宝山整体设区。

祖源:大部分区域属于清朝上海县,是上海县本地人;老闵行有市区人迁入,莘庄、梅陇、七宝(靠近市区的地方)有市区人迁入。

闵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算在郊区里吧,上海各郊区都有自己传统的中心,有自己的方言。闵行没有“闵行话”,也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传统中心(莘庄:我不是?)。横在市区和松江之间,最里的地方内环触手可及,区府莘庄坐落在外环之外,让人想起一个比较有年代感且不失喜感的词汇,『城乡结合部』。这一切都因为,

简单说一下历史,1928年计划上海县全境划入新设立的上海特别市。但是历史就是那么麻烦,上海县北部划入特别市顺带捎走了宝山的6个乡,而南部几个乡成为了暂缓接收区,也就是剩菜。由于南部乡镇还没有纳入上海市,所以『上海县』的名头保留了下来。几年后,剩菜县政府从南市的老城厢迁出到了北桥。虽然原来的县城也没了,县域也缩水了,但这个剩菜上海县一直续命到了90年代。

美区的苹果id下载游戏

1958年,十县划入上海市,自然少不了上海的一奶同胞,剩菜上海县。根据毛主席城乡二元论的思想指导,市区像倒乐色一样把原上海市内的郊区夯八浪荡甩给宝嘉上川等临近县,而市区只剩纯粹的城市。于是剩菜上海县又长肥了一波,不仅拿回了很多故地,还分到了一些原本是其他县的乡镇,这其中包括了传统上属于松江的莘庄和七宝,还有今天的整个浦江镇地区。

闵行是原上海县最南部与奉贤隔江相望的一个镇。北桥之后的下一任剩菜上海县城就设在这里。后来因为工业需求,闵行和吴泾(不是吴京)从剩菜上海县分离出来,设立闵行区,成为上海市区的飞地和卫星城,于是剩菜上海县城又只好从闵行搬到了莘庄。这才有了,莘庄加冕『上海县城』的title,虽然是个四手title。

92年,闵行区和剩菜上海县二合一,设立新的闵行区。剩菜上海县最后以整个县变成闵行的方式,在整整64年后终于并入了上海市,也算是殊途同归得以善终辽。原来的闵行区今天被俗称『老闵行』。

,虹桥是闵行,莘庄是闵行,七宝是闵行,浦江镇是闵行,老闵行也是闵行,感觉就是糊在上海西南外围的一个地带,而没有实在的整体感。地铁1、2、9、10、12号线分别穿过狭长的闵行,把闵行的不同区域和市区串接起来,也顺便把闵行分割成了好几块。闵行承接了很多从市区溢出来的城市功能和人口,GDP排名全市第二仅次于浦东(18年之后被嘉定超了)。城市部分和市区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农村也存在着。

『原郊县』(川沙、南汇、上海县三林)语言:上海市区话、上海片本地话/浦东话、崇明话(东南沿海地带)

浦东,顾名思义地理上的浦东指的是整个黄浦江以东地区,在09年南汇并入浦东新区后,『浦东新区』与『浦东』基本达到了90%的重叠。历史上浦东一词一直变换,今天的浦东新区大致是『上海县/市的浦东部分』、『川沙』、『南汇』三者合一,但因为南汇是浦东新区的后来者,所以人们习惯把前两者看为一体,而分为浦东和南汇,这其实是90后一代根据自己记忆的习惯。

最早的浦江是东西流向,在变为如今流向后把上海分为了浦西和浦东。明朝的上海县包括整个浦东地区,在南汇与川沙分离出去之后,浦江沿岸地各乡还是属于上海县,这时浦东分属上海县、川沙厅和南汇县三个单位。1928年上海建市也包括了原上海县的浦东部分,以及南汇县的周浦部分地区(未实际接收)。因为上海县城在浦西,加上开埠后浦西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浦江两岸地区长期是重西轻东。

改革开放前的浦东,还是上海人眼里的大农村,说着“风(hon)大(du)唻(le)邪(shia)”的乡下上海话。

解放后,上海市浦东部分统合成了东昌和东郊两个区,且在1958年短暂成立了浦东县,这是浦东第一次成为行政区的名字,那一年,算上江苏划入的十个县,上海共有11个县。浦东县仅存3年夭折后,浦东的城市部分归隔相望的杨浦、黄浦、南市区,郊区和农村划入川沙县,这时川沙才从浦东大地的东北角扩大,成了人们印象中约等于史前浦东新区的存在。

改开之后,在中国南方几个特区点石成金的情况下,说『上海才是我们的王牌』,此时特区已经不“特”,于是上海浦东新区诞生,一如当年拔地而起的浦西一样,给这座休克多年的东方巴黎一次新的机会。今天的浦东,其实是大多数外地人印象里的上海,就像《让子弹飞》里最后几分钟的一句台词,『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说起上海你会想到什么,东方明珠?陆家嘴?世博会?迪斯尼?浦东机场?洋山港?自贸区?他们都在浦东,虽然我更喜欢西岸的近代上海,百年崛起的远东奇迹,三十年代的东方巴黎,这些调调更拨动着我的情怀,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未来的上海在东岸。

今天浦东gdp占了全上海的1/3,作为一座单独城市的线w+,这些人里有这片土地世世代代的原住民,他们中的一些还住在广袤浦东大地的农村中,保持着甚至比苏南地区还传统的江南习俗,也有一些随着城市扩张,住进了盖在自家祖屋之上的安置房里,顺便放着另几套房子的房本。也有大量嘴上说着“宁要…不要…”但还是动迁而来的上海人,坐着地铁,逛着商场,感觉帮浦西没啥区别嘛。更有来自各地的追梦人,有的坐在上海中心――中国第一高楼的某层办公室里,也有的在不被注意的舞台,从事着城市最底层的工作,他们也占了一半人口。有些人说深圳就像只有浦东的上海,那么上海既拥有作为国内老牌一线的浦西,也拥有和深圳特区一样朝气蓬勃的浦东,这大概就是上海在21世纪的资本吧,感谢浦东。

(补充说明一下,我也是之前了解到的,浦东开发前的川沙也没有很差,只是“上海人眼里的大农村”而已,客观以及放在全国层面还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川沙的工农业产值在上海各县里面是领跑的,92年首届百强县排名,川沙位列全国第11,上海各县第一。而且上海十县全部入围,最末两名崇明和金山也分列全国第50和62)

语言:嘉宝片嘉定话,上海片本地话(江桥),上海市区话祖源:嘉定人为主,城区和靠近市区部分有市区人迁入。

小时候我问我爸,“上海郊区里哪个最发达”,他说“浦东不算么,就嘉定了,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上海市区到嘉定的。”

如果说上海大市的原始股,一派是南边的老松江府,那么另一派就是北边老太仓州的嘉宝崇三县。这之中,宝山原由嘉定析出,可视为泛嘉定地区,而崇明较之嘉定,在文教、经济方面又稍显逊色。因此三者之中,嘉定可谓是“北派”代表,自古有得〖教化嘉定〗之名,足以使得一句片面的“松江是上海之根”不得完全成立。宋嘉定十年(1217)设县,故名嘉定,早于1297年设县的上海。次年建县学,即孔庙。1269年升格为嘉定州,比同期为县建制的上海级别高上半级。民国时期首创中心小学制度,也有嘉定人在沪上等各地创办了知名多所高校。

说到上海,很多人想到小笼,上海小笼何者也?南翔小笼者也,南翔何在,嘉定也。上海地区只有三座孔庙,分别在南市区、崇明和嘉定。历史上与上海足以分庭抗礼,而近代的联结出现在民国初年,沪海道之下原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的12个首次县置于同一区划下,驻地上海县。第二次是枉伪时期的上海市嘉定区。南京政府后期属江苏省第三区(驻地松江),解放后置于松江专区,而非因为历史上属于苏州府、太仓州而置于苏州专区,也一定程度注定了日后脱离苏太而和沪松一起混的走向。1958年第一批划入上海直辖市。普陀的三个镇(桃浦 真如 长征)原皆为嘉定县境,倒是今天属于嘉定的江桥历史上属于上海县,不过四者都是老上海方言区,不是嘉定方言区的。不过如今到南翔一带,也颇多讲新上海方言的市区动迁户。

嘉定城的格局很有意思,护城河为圆形,一横一纵两条水道,州桥边一座塔立于其中,如一杆毛笔,象征〖教化嘉定〗。和太仓接壤,历史上因为清初的事情,此后两县结仇,素有嘉太不通婚一说。不过今天已经没了这回事,只是太仓市区紧贴苏沪省界,而到了嘉定那边是嘉定的农村,虽无此意,但也是有劲。今天的嘉定gdp全上海第二,仅次于全国第一市辖区浦东,人均在上海市平均未达2w美刀之前就已经上了2w,秒了三个市区。

(题外话,我们家跟嘉定也有渊源,上文提到的太公家曹杨老房,九几年动迁到嘉定丰庄。所以理论上来说,我也有概率有缘生为嘉定人。)

假设没有上海崛起这件事,按照按历史的轨迹是酱婶的…清末民初,废府废州。解放后在原松江府的范围上设立了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下辖松江、上海等七个县,驻地松江城内。后来专区演化为江苏省松江地区。后得益于『苏南模式』,乡镇经济发达,人称『苏松锡常』、『苏南四小龙』,并在地改市浪潮中成功设立地级松江市。2019年,撤销江苏省金山县,设立松江市金山区,松江市下辖华亭、佘山、浦南、小昆山、青浦、金山6区、奉贤、南汇2县,代管县级上海市、县级川沙市。调整后的松江市辖区与苏州接壤,更利于苏南一体化发展,据悉,松江地铁3号线号线小时城市生活圈。

然而天父并未体恤好人。既被曾经是下属上海反噬了,与其反抗不如学会享受,于是松江现在打出了『上海之根』这样的噱头。所谓“30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浦西,千年上海看松江”。上海欢乐谷在松江,“上海之巅”佘山在松江,网红深坑酒店也在松江,算是市内郊游好去处之一了。>

松江以前不叫松江,松江是整个松江府的名字,今天的松江区以前叫华亭县和娄县。这个华亭县是松江府的第一个县,也是上海地区最早是独立建制(顺带一提它是从嘉兴独立出来的)。民国初年,华亭和娄县合并为松江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松…呸,今天的松江区了(为了玩安徽省松江市的梗伏笔好多……松江区部分镇安徽籍人士已经大大超过本地居民,别说松江话了,连普通话也开始不好使的那种程度)。

语言:崇明话,上海话(农场地区,现在仅有残留)祖源:崇明人是过去几个世纪内来自江苏常熟、太仓、句容、扬州,浙江湖州、嘉兴等地的移民在崇明岛融合形成的。在城区、农场地区有解放初市区人迁入。世纪初接受了几千名三峡移民。

80年代也走过工业路线,远东阿里斯顿冰箱等一众本土工业产品在全国有很好的销量(当年阿里斯顿卖给国内九条生产线美区的苹果id下载游戏,一条就是崇明远东。我爸当年在湖南当兵,在当地都能看到崇明产的远东阿里斯顿),但最后因为一些原因破产,成了令人叹息的工业旧梦。接下来就是一波人口外流和蹉跎的几十年。县城不大,岗位容量有限,大部分乡镇出身人士会直奔市区找工作,农村基本只剩老人。90年代前崇明人口就有70w,当时上海各县之首。今天各郊区都冲到了100w+,甚至宝山200w,闵行300w,而崇明还是70万。这其中包括了15万外来人口,以及05年并入的长兴岛、横沙岛的本地人,所以崇明岛的本地人实际可能只有50万了。人去哪了?

(七普后更新:跌到63万人了,这还包括长兴横沙的十几万人,救救孩子吧)因为58年其他9个县都从松江专区划入上海,唯崇明从南通专区划入,因此也被很多网民视为异端。崇明历史上确实多次变更上级单位,元朝设立崇明州,这时崇明的级别是高于为县建制的上海的。从明洪武八年开始,因『扬州太远,苏州方便』为由划归苏州府,于是崇明抱上了江南第一大府的大腿。太仓升直隶州后从苏州府分走了崇嘉宝三县,直到清朝结束。隶苏州、太仓历时500余年。民国初年,崇明划归沪海道,这是崇明第一次与上海处于同一个区划。上台后省管县,直属江苏省。汪伪时期的上海市设立崇明区,崇明中学一度改称上海市第三中学,抗战后回到江苏省。1949到1958的9年间属于南通专区,于是被一些网民牢牢记成上下五千年,“崇明以前是南通的”。

从前崇明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很多上海人对崇明耳熟能详,但在上海生活几十年也不会踏足崇明岛。不过也有很多上海5060一代在崇明付诸青春。崇明岛建国前的面积只有今天的一半,另一半是围垦出来的农场。其中的主力就是当年的上海知青,在崇明北部的农场地区,上海人数量峰值一度达到20w,长江农场的场部当年被称为『崇明岛小上海』,一条街称作〖崇明南京路〗,是当时除了县城之外唯一有电影院的地方。县城里以前也有很多人是上海调来上班的,我爷爷也是其中之一。很小的时候我们住在供电所的公房里,回想起来不少人讲的是上海话。印象深的是有一对夫妻,我几乎没看过他们出门不是穿着睡衣的样子,天天讲着一口上海话来我家打牌,我爸说“他们其实老家是宁波的,后来去的上海”。崇明到主城区的直线距离其实比一些南部郊区近的多,但是因为在岛上就觉得遥远了。现在出行方式有陆路和水路,两条轨道交通等待开工中。

这些年大桥也通了,县也改区了,轨交批准了,房价上去了,『生态岛』喊的连天响,却又不知道路在何方。2016,高考之后,我数月回去看它一次。2019,崇明麦当劳倒闭的第三年,百联还是迟迟造不好,虽然盼来了1点点,但是街上继续萧条,有钱的、没钱的,仍在谋划怎么在上海买房。崇明岛本不是我的根,我想将来也不会回去住了,但它承载了我人生前18载的所有记忆,每次听人谈起好与不好都会敏感的竖起耳朵。好气又好笑写下这些,眼睛有点发酸。

历史的话和崇明本岛成陆原理差不多,泥沙冲积。长兴最早是七个沙洲,其中有一个叫宝崇沙,顾名思义,光绪年间确定为宝山县地。横沙岛成陆比长兴岛晚一些,行政变迁还复杂一些,最早是江阴南菁书院的私产,某种意义上是江阴的飞地。民国之后划为临近的川沙县管辖,1958年上海郊县划入上海同年,划归宝山县。2005年两岛一同划入崇明县。

因为长期属于宝山,岛上人的中心长期是吴淞口的宝山城区,那边也确实住了很多两岛的人。再加上“半市区”宝山的发展水平高于崇明,所以认同感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1989年宝山刚设区时的上海地图还会把宝山连同两岛标作“市区”的一部分,从市民变县民肯定不好受哈),以至于现在岛上还能看到一些宝山的字样懒得修改(不似闸北合并后补丁连夜送上),而且你在微博发横沙岛的定位还能发出宝山区横沙岛。

现实里认识岛上人,关系还行的会跟我说“我们也算崇明的呀,我们是同乡”,不过完事还会补上一句:“不过我们发展的要比崇明好,可能是我们比较小好发展吧,哈哈”。

岛上的方言跟崇明话totally一样,但有人很喜欢强调“我们不一样”。没研究过岛上居民的祖籍来源,一般认为是崇明也有启海也有,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海门也有个横沙乡,据说两地有渊源。

崇明地区七所高中有一所位于横沙岛,横沙中学也。前两年准备关闭高中部,闹的满岛风雨。阴谋论者称:这是邪恶的崇明人要强迫横沙的学生去崇明读书,然后在崇明消费,增加崇明的GDP。在抗议之下,结果就是教育局撤回了决定,拥有一届50名莘莘学子的横沙中学,继续办学,鼓掌。

两岛15年夏天去过一趟,在原来印象中,崇明本就是落后地区,两岛附属于崇明,那肯定更落后了。然而,长兴岛得益于外迁的国企(比如因为世博会从黄浦江边迁到岛上的江南造船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本地人4w,外来10w样子,一跃超过崇明首府城桥镇成为三岛第一人口大镇。建成区也是很可观的,GDP占到崇明地区¼。那次我爸跟当地一老头问完路,人问我们是哪来的,我爸说“南门来的”,老头说“哦,崇明的”。

其实两岛在宝山时期拿的剧本也并不好吧,有些学校招生是括号长兴、横沙除外,括号毕。后期规划是两乡合并建镇,叫长横镇……现在长兴岛拿海洋装备岛剧本(据说在造航母)岂不美哉,崇明本岛只能夯吃夯吃种树养鸟搞生态。远了说,三岛离得也近,方言也相同,一起谋发展才是硬道理哈,不要了无聊内耗了(突然peaceful)。

语言:松江片金山话、上海话(石化地区)祖源:本地人为主,石化地区为市区人迁入。

金山是我最后一个打卡的区,但它给了我丰富的印象。我个人把金山从文化上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石化地区的『上海金山』,一个是石化之外的『本地金山』。

金山有城际铁路,是上海各郊区中唯一靠城际铁路通勤的。上海南站到金山卫站的城际铁路俗称小火车,时长40到90分钟。坐一个多小时的和谐号,却是在上海市内部出行;穿越了广袤的松江话地区,下车后却又到了一个远离上海市区的“小上海”。魔幻。众所周知,在金山的最西南端,临近杭州湾、比邻浙江省的石化街道通用上海话,住着大量上海市区人。因为中石化的入驻,从70年代起,这个远离上海市区也远离金山县治朱泾的海滨地区成了一个城市社区。虽然没有单独设区,但像吴松和老闵行一样,是上海市区的工业飞地之一。

在石化之外的金山,是金山原本的样子,是本地人的金山,以朱泾为中心,讲着金山口音的松江方言,嚷嚷着金山没有地铁。第一次听到金山话,是在东方台的节目里,钱懿学了一句『金山亭林民兵吃塌饼』,他们把金山话戏称为上海话里的外国话。但是认识了金山本地人后我发现我能听的明白,再后来我还发现亭林是韩寒的老家。1997年,金山县和石化地区合二为一,设金山区,这是上海地区第5个县改区,前四个是宝山、闵行、浦东新区和嘉定,比较特别的是金山与前者不相接壤,隔了一个松江。

佘山被戏称为『上海之巅』,但真正的上海最高山是位于金山外海的大金山岛,比佘山略高。根据舟山地区的传说,大约一万年前,舟山到金山一带的杭州湾都是陆地,当地人因为良心大大的坏,被神仙惩罚,海水上涨,于是舟山形成群岛。这件事情发生在史前,我们无从考据,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大小金山岛被淹入海中发生在宋代,之前是陆地上的山。而崇明岛也恰好在唐末宋初露出水面,于是舟山一带有『坍东京涨崇明』的传说。一千多年内,杭州湾北岸的海岸线公里。

金山有山也有海,金山有“妈祖信仰”,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属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闽粤台等省的文化,北至江南一带就没有了。目前政府在引导『金山妈祖文化』,但当地人并不知道她就是妈祖,只称『天后』或者『海上娘娘』,但与福广的海神妈祖设定相似。上海有两处人造沙滩,一个是奉贤碧海金沙,一个是金山城市沙滩。人工围起来的地方海是蓝的,之外是黑的。石化给这里带来了城市,也带来了污染,异味和癌症村。

说起奉贤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打卡奉贤是在16年,那年我19岁。N年前,我奶奶19岁的时候也只身从崇明前往奉贤参加清算工作(她是学会计的),待了个一年吧。

语言上奉贤话分东西乡,东乡靠近浦东话,西乡属于广义的松江话。之前在律所兼职的时候去过南桥的奉贤法院,城区讲话比较好懂,类似带一点口音的上海话。

五号线支线供上后进入地铁时代,人家南汇16,青浦17,一听就很晚才泳有地铁,至于崇明的崇明线直接不配编号(不是!!),坐拥五号线,不要太扎台型。

城区位列五大新城之列,未来南上海的节点城市。(太久不更新了,我上次写的时候哪有五大新城这个概念啊555)

语言:松江片青浦话,商塌、金泽、练塘近吴江话。新城宝龙广场一带是拆迁区,有上海话居民。

郊区用青浦收尾。青浦也是上海地区历史比较悠久的县,全文讲过松江府最早仅有华亭县、上海县的时代,随后就从二县分出一部分设立了青浦县。青浦历史上有个鼎鼎大名的青龙镇,其航运、通商方面的地位可以类比为上海的前身。后来因为河流改道,功能转移到上海镇(上海老城厢的前身),此后败落。

我大学在青、松交界处,邮编写的是青浦区,平时去的是松江的佘山镇。一条界河穿校园而过,我们也调侃不存在的【青浦校区】、【松江校区】。毕业前夕,学校立了一座石头,一面是松江二字,一面是青浦二字。在隔壁松江打出上海之根招牌后,也祭出了“上海之源”的噱头,因与苏州府接壤,故上海的多数水系源出青浦。青浦话也属于松江片方言,与苏州吴江临近的商塌、金泽等地讲吴江话。城区青浦话比较易懂,属于会被我形容为“带点口音的上海线号线报站是分尖团的上海话有解了?(不)

长三角一体化概念出来后,三省交界的位置一下变成了优势,青浦、吴江、嘉善三区县作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最东边的徐泾镇也被视作泛虹桥的一部分,以后的青浦会变成一个“示范区”、青浦新城、虹桥,三点一线个区终于写完了…拖拖拉拉写了三年。后续还会更新新的观感,精细化配图,以及会涉及部分具体的镇、上海的飞地等。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