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友好交流。实在生气可以私信我,评论容易被删除。我会在#交流专区#回复。
孤陋寡闻,我个人没发现哪个国家“共存”后经济蹭蹭恢复的。反倒是国内经济虽然不好,但稳定的很。欢迎提醒,以正视听。
不过关于前几天碧昂斯巴黎派对要求所有客人在门口出示当天检测NEGATIVE报告我倒是看到网上有图。是碧昂斯是特例还是阶级防疫呢?欢迎解惑。
这还真不好说。当前国内防的太好,14亿从未感染者。我认为世界其他国家数据没什么参考性。欢迎医学大佬指教。
不过在2022年10月13日,美国延长了90天COVID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美国卫生行政部门不相信美国总统说新冠结束,有趣。
首先明确丹麦截至2022年2月15日,已经有58%的儿童确诊新冠,有大量研究样本,研究结果可以说非常可靠。>
>
病毒刚刚爆发,还没有医学证据证明这次RSV爆发和新冠或者其后遗症削弱抵抗力有关。但是根据美国现在新闻的说法,这次RSV的爆发程度又是前所未有的。
今天早上得到的通知,下午石家庄已经登上全国热搜。意料之外,但又是意料之中。早准备好了抗原自测盒、N95、医用防护服、药品还有罐装氧气瓶。我们先帮大家试试水。
老太太几年前去世。我妈说爸妈走了才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不是孩子了。现在到了我们自己当大人的时候了。
我们中国人历经了太过久远的历史,从中总结出无数精炼的名言。比如“人有力穷时”和“人定胜天”。接下来的历史无非是对这两句名言其中一句的再验证。
12. 11.24更新 我每次看这种新闻就乐 九安医疗 传说中那家利润增长90%的中国核酸企业
数据就放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解读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老哥看gdp感觉不稳,我看通膨感觉稳得不行。老哥只看到动态清零影响了经济增长,有没有想过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在共存之后经济没有大幅衰退的?国内共存之后经济会衰退多少?
美国2022年到今天11.月10日加息六次,美联储自己预测明年经济大衰退。说白了美国现在的情况,要不是有这两百年的老底撑着,早开始打内战了。
英国也很清楚了,经济烂到换首相。换首相能解决问题吗?苏纳克上任两个礼拜英国开始搞破产游行。他都不一定能撑过特拉斯德国总理顶着大半个政府和全国舆论的压力,从100多家企业里精挑细选12家来中国谈投资合作。法国马克龙一看马上屁颠屁颠说自己也要来。德国法国总不会预期中国经济衰退然后来谈投资吧。
说白了,全球都在衰退,现在就是矮子里边拔将军,拼的就是谁更不烂。中国现在经济不管怎么样,中国也是现在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是现在全球经济的领头羊。
这就是现在动态清零政策下的经济成果。只从经济层面看,以后就算是开放共存,也得是实在扛不住了不得不共存。现在这点慢增长算什么呀,老哥晚上没事可以想象下共存之后大幅度经济衰退的情况,到时候万一一个季度掉5%,可比现在刺激多了。###
@我是理易封 老哥说:你说衰退,中国今年的gdp增长预估起来也就3.2左右吧,这和之前的5,6的增长来比还不是衰退了,从IMF的统计来看,放开的国家现在也正在逐步恢复增长

###答:我们是有共识的,而且我比你还要悲观。我个人认为你说的3.2太高,应该是2开头。我从来说的都是现在是衰退。我请你想清楚的是放开后是现在的成倍衰退。不是增长5到增长2,是增长5到衰退5。
至于你说的IMF数据。这是10月份的世界银行和IMF数据。好像和你说的是相反的。能唠就唠,你别乱说。
他们在恢复增长的话,德国来中国干嘛?法国吵着要来中国干嘛?英国为嘛要换首相?美国为嘛不停加息还在准备第七次加息?美联储为嘛预计明年美国经济大衰退?我再说清楚点:现在是在衰退,小衰退。开放后爆炸式大衰退。衰退的中国现在也是NO.1。可以共存,那是实在撑不下去了,只能被迫共存。人有力穷时。###@罗浩然 老哥说:“关于第一条 有一个大家没想到的点是 美国成年人残疾率20%多… 对 就是20%多 他们对于残疾的定义只要和大家有不一样(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算作是残疾 比如哮喘也是残疾的一种…
我们好多时候 看到一个东西 就会按着自己想的方法理解 把科学/逻辑全扔了 这也是为啥经常网上两波人吵来吵去结果发现根本没吵到一起…”
###答:老哥说的没错,这点知道的人应该不少,发达国家都差不了太多。但你误会了一点。我写美国立法定残不是为了证明long-covid多严重,是首先明确long-covid是真实存在的。省的一些小丑天天喊根本没有long-covid。
而我要说明long-covid严重程度的是第一点的那张图片里字:“估计美国有400万人因为long-covid症状而失业。”就算一些美国人喜欢装残躺在家领救济,400万人工作都不要了?400万人有多少人装残领救济,有多少人真病的无法工作我们没办法判断。那简单点,砍100万,搞得300万人丢工作的long-covid严不严重,大家自己判断就好了。###
@a sta ###1. 人能调整自己适应大环境是很重要的。2. 你要有心理准备,冬天才刚刚开始。3. 校内物价过高是绝对不合理的,有很多方法能让学校把物价降下来有没有老哥借个美区的苹果id,自己的合理利益还是要自己争取。###
@Yaabaastaa 说:“30%的小孩有后遗症是什么概念?哪怕这个数字只有10%,在美国的华人家长都不敢送小孩上学怎样注册苹果外区帐号邮箱。几百人的家长群里没听说过一个小孩有后遗症,这种发调查问卷的所谓研究真的很扯淡。他们用这个骗骗funding也就算了,到中文网站直接变成科学事实。。。”
###答:开始说大号流感,我就拿新闻出来。然后说根本没有long-covid,我就拿报告出来。接着说long-covid表症根本不严重,不影响生活,我就拿论文出来。又说long-covid虽然影响生活但是感染率其实很低,我再拿论文出来。现在开始说论文造假,根本是用来骗经费的?
嘿,您猜怎么着,我还真拿不出东西来证明这论文不是用来骗经费的。我确实应该相信身处美国的几百人华人家长群的真实科学消息。信这些只会在办公室搞问卷骗经费的骗子科学家真是我的错。
我突然想起来,您看我写的第八点,美国RSV爆发。这是不是也是假的,您那家长群里家长还送孩子上学吗?因为我现在不在美国,所以确实需要您这种身在美国的当事人辟谣。###@Yaabaastaa 说:“我本来以为你是认真科普只是认知有限,没想到是啥也不懂就会阴阳怪气的,你继续,我不和小孩一般见识。”###答:是的,我拿新闻、拿数据、拿论文,是我啥都不懂搞谣言认知有限。您根据真正身在美国的几百人华人家长群得出的科学结论才是真正科普。您都有孩子了,那我和您一比还真是小孩子、年轻人。那您更应该用您的学识指导一下认知有限的年轻人,破除我思想上的迷雾啊。您怎么能不和我一般见识呢?
@mino 说:“您上面这个关于新冠的回答我十分认可,但是就乡村振兴而言只是国家政策层面想要的趋势,事实而言还是差太远,我本科老师就是搞这个的,大城市虹吸效应太强,基本上人口资金都是往上一级的城市走,大城市所享有的医疗教育等诸多配套资源比农村强太多了,这个差距基本不太能能够弥补,抛开土地财政炒房等一系列原因,这些配套资源与房产的深度挂钩也才是为什么大城市房价比州县村高的最核心原因。一旦资金人口走了想在回去基本是不太可能了,我只能说很难。”
由于运输方便发达,经济活跃,人口涌入,资源涌入,形成良性循环。大城市往往几乎全部兴起于沿海、河地区。但是这是经济交流的结果。现在全球经济逆全球化形势非常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现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衰退,沿海大城市人口、资金、资源等将超出需求。非常容易形成泡沫。为了消去泡沫,则必须将大城市资源外流到周围地区。我感觉趋势是城市化在倒逼逆城市化。
其实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顶峰后也是逆城市化。但我看他们是一种放任自由式的自然发展。我国好像是要进行有规划的逆城市化,也就是主动引导开启乡村振兴和小城市化。
之前我们的经济是依赖全球化,以劳动密集型生产经济占据世界工厂地位,迅速崛起。现在全球化消退,想要继续实现经济增长,我看到的唯一办法也就是现在提出的双循环战略。开发我们小城市和乡、村、镇的巨大发展潜力。用内需来拉经济。
以前沿海城市发达而小城市和农村起不来。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便利的交通,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运输成本太高。而现在无人化和电动化有很大的可能能解决这一问题。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是无人化自动化煤矿,出现了无人矿车,24h工作。想象下无人化电动货车或者无人机,24h不间断运输,再配合网络技术,应该可以完全解决运输问题。随之而来人口回流、资源进入、小城市群或者乡村群开办各种企业,相互交流货物,形成自循环,也就是内循环。
当然以上都是理想状态,一个趋势罢了。但现在看一些政策好像确实在往这个方向布局。再比如欧亚铁路和前段时间德国哪个车企来着,在东北设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