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跨境电商的老板们,最近国家税务总局扔出了一颗重磅“政策炸弹”——2025年1月27日发布的《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出口退(免)税公告》。简单来说,国家要给做海外仓的卖家的大红包,而另一边美国却准备取消800刀以下商品免税的“薅羊毛”福利。这一松一紧之间美国苹果id免税州,咱们到底该怎么玩?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拆解政策,讲案例、算账本,手把手教你怎么抓住红利、躲开大坑。
以前货物进了海外仓,得等实际卖出去了才能申请退税,现在只要货一上飞机/轮船,就能先拿退税款,剩下要做的就是等卖完再“多退少补”(官方叫法是“离境即退税、销售再核算”)。
深圳思迈特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迈特公司”)出口家具到美国,去年往美国海外仓发了100万刀的沙发,按13%退税率计算应退税13万刀。按旧政策,货在海外仓压了3个月才卖完,思迈特公司3个月后才能拿到13万刀。而按新政策,货刚离境思迈特公司就能先拿到13万刀预退税,3个月后再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再结算。这样思迈特公司可以立即用来采购下一批货,周转效率直接翻倍。
跨境电商最大的痛点就是资金链——货在海上漂要钱、进仓压货要钱、等客户付款更要钱。新政相当于国家给你做“无息过桥贷款”,把退税账期从“卖完结算”变成“离境预支”。根据测算,一个年销售额5000万的中型卖家,新政能让其资金周转率提升20%以上。
美国海关近期宣布,拟取消跨境电商小包享受的“800刀以下商品免征关税”政策。这意味着原本通过直邮小包出口的低价商品,可能面临最高25%的关税成本飙升。
美国这招“关税镰刀”砍向小包直邮,本质是逼着中国卖家把货提前屯到美国本土。这时候谁能用好海外仓,谁就能继续玩下去——而国家此时推出退税新政,明显是给咱们递刀:你不是被迫建仓吗?国家给你退税加速回血!
以公告中的茶杯案例来说,同一批货里卖了20个、剩下80个在仓,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
-精细派:20个按正常退税(代码不用加HWC-YT),80个申请预退税(代码HWC-YT);
建议:如果财务核算能力强,那么应尽量分拆申报,避免后期调账麻烦;如果人手紧张,则宁可全部预退税,也别为了省事混报——税务局明确说了,不分拆就默认全按预退税处理。
– 预退税核算期:税务局打款后的次月1日到次年4月30日(比如2025年3月拿到钱,最晚2026年4月30日要核算完);
– 销售凭证留存期:货物卖出后15日内必须留好销售记录(亚马逊后台数据、海外仓出库单等等)。
千万别去PS修改销售记录被查,这样不仅要全额追缴退税,还被列入税收黑名单。切记!现在税务局直接对接跨境电商平台核查销售数据,伪造凭证等于自杀。
如果预退税拿多了(比如预退10万,实际该退8万),操作口诀就三句线、用负数申报冲掉原来的10万;
简单算下,假设美国关税成本增加5%,但国内退税13%,实际净收益8%。这时候甚至可以考虑主动升级产品(比如把手机壳从硅胶升级为带充电功能的),通过提高单价覆盖关税的同时,赚取更高退税差额。
如你2025年1月拿到200万预退税,直接计入利润分红,结果年底核算发现应退只有160万,被迫借钱补税40万。记住:预退税是“暂收款”,不是真利润怎么查自己的苹果id是不是美国的!
新政允许用“订仓单代替合同”,但很多卖家图省事连仓租协议都不保存。过去已有企业因无法提供海外仓租赁证明,被全额追缴退税。
如你2025年3月拿到预退税,拖到2026年5月才核算,结果被强制追回全部款项,资金链当场断裂。记住:次年4月30日是死线,早核算早安心。
布局海外仓+吃透退税政策的企业,利润率反而提升5-8个点。建议老板们立即做三件事:
记住,当别人还在抱怨美国关税时,聪明人已经在用咱中国的退税政策对冲风险。这场游戏的新规则很简单:谁先拿到离境退税,谁就抢到了活下去的筹码。这就是咱们今天分享的内容,欲知详情可以在2月15日下午来小鹅通直播平台一起交流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