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在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建了“码号服务推进组”来解决这一的问题。在经过了数年的协调后,继此前码号服务推进组在推出“一键查询”服务后,又带来了“一键解绑”功能。
据悉,“一键解绑”提供解除本人持有号码前(即号码注销重启前),号码注册绑定的互联网账号关联关系(本人持有号码期间绑定的互联网账号不受影响)。且只要不是在2021年前就携号转网的移动、联通、电信用户皆可使用,所覆盖的互联网平台则包括微博、淘宝苹果ipad登录美国id、抖音、今日头条、美团、大众点评、小米生态等。
据体验过的网友表示,想要解除手机号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需要用到身份证号、手机号、验证码,以及准确的手机号开卡时间。并且由于码号服务推进组目前正在进行系统升级,相关服务还处于暂停阶段,所以有尝试解绑的用户会出现收不到验证码的情况。
不过,无论如何对于饱受手机号与上一任主人“藕断丝连”,或担心被弃用的旧手机号有泄露个人隐私可能的朋友来说,“一键解绑”功能无疑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新办的手机号其实并不“新”,还会遇到附带有上一任号主的痕迹,例如登录某APP的时候竟然提示已注册账号等情况呢?
显然,对于手机号的上一任用户而言,这个现象也绝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他们选择放弃这个手机号并不代表也会放弃相关的互联网平台账号,但却出现了手机号的新旧主人被迫“共享账号”的情况。
更为难的是,手机号被二次启用的现象此前往往处理起来十分繁琐。毕竟手机号尽管是新用户的,但相关互联网平台账号和账号下的资产显然是前一位用户的,而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商又互不统属,所以也难怪网友们给出的解决方案通常会是“直接换号”。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互联网厂商与电信运营商都难辞其咎。如果你是一位在互联网上冲浪多年的网民,想必知道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互联网平台的账号注册是需要自己想的,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则几乎清一色的推荐使用手机号作为账号。
对于互联网厂商来说,用手机号作为用户账号则可谓是“天作之合”。由于手机号几乎人人都有,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意味着每个手机号背后都大概率会是一位真实用户,并且用户还不容易忘记手机号(账号),还能满足监管部门对于实名制的要求。
同时相比于传统的账号、密码体系,手机号+动态短信验证码不仅省去了记忆密码的繁琐,在安全性上也明显更强。最为重要的是,手机号可以直接关联到用户,同时也是获取用户数据的核心。
出于对用户数据的渴求、更好的安全性,以及满足合规要求的需要,也使得互联网厂商纷纷选择将手机号注册作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也几乎就为了“网络身份证”。
然而手机号本身是一个类似IP地址的不可再生资源,根据我国《电信管理条例》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码号资源归国家所有。为了在有限的资源内提高手机号码的利用率,通常未办理停机保号业务、且停机超过3个月以上的手机号,或是用户主动注销的手机号,都将被运营商回收并再次利用。
手机号停用被运营商冻结一段时间后再次投放到市场上,业内将其称为“二次放号”。虽然大家或许会以为11位数的手机号,代表着理论上存在上千亿个手机号码,但实际上手机号码资源是有限的。尽管目前我国的手机号有11位,但其中前3位是固定的、接下来3位是用来区分地区,剩下就只有5位了,也就是每个号段在每一地区只有10万个号码。
在互联网厂商大规模将手机号作为账号前,“二次放号”的影响并不大,但互联网如今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几乎方方面面。而“二次放号”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归根结底是运营商数据库与互联网厂商数据库之间并未打通,并能实现“号随人走”的理想状态。
目前,“二次放号”的一大问题就是用户在注销手机号后苹果美国id绑定手机号怎么解绑,运营商只能删除自己系统中的用户相关数据,却无法知晓这个手机号捆绑了哪些第三方业务。一旦消费者遇到了二次放号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是“直接换号”,但这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将难题留给下一任号主。
如今信通院码号服务推进组推出的“一键解绑”服务,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打通了运营商与部分互联网厂商数据库,解决了“二次放号”的后遗症。然而这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大家不难发现,现在支持一键解绑的互联网平台数量是有限的,甚至就连主流的互联网平台都无法全部囊括。当然了,数据共享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毕竟要让互联网厂商开放用户数据库并不容易。
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实是解决号段资源的问题,国际电信联盟规定最长的电线位,而目前国内的手机号是11位,所以理论上升级号码位数就可以直接解决号码资源不够用的问题。此前,国内的手机号其实就有过一次从10位变成11位的经历,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变就得从长计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