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佳IP代理服务商- 9.9元开通-稳定的代理服务
如果您从事外贸、海外视频博主、海外推广、海外广告投放,欢迎选择我们。
让您轻易使用国外主流的聊天软件、视频网站以及社交网络等等

苹果美区id注册信息

集微网消息,天眼查显示,10月11日,重庆芯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简称,重庆芯联)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永晖,注册资本87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等。

“正经生意经常做不长,麻将馆很少开不下去。”这是重庆被私下叫做“赌城”的一面。而“堵城”,则是重庆的另一面,据了解,重庆全市各类桥梁粗略估计有4500多座,不论是数量还是密度都远远超过中国的其他城市,建设密度和施工难度世所罕见。虽然桥多,但是开车出门还是照样的“堵到肾疼”。

这与重庆发达的汽车产业也有一定关系。据了解,汽车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产业之一,也是成渝地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的标杆领域。据长安汽车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长安汽车有三分之一的供应商来自四川,每年有超200亿元的合作大单。”

近年来重庆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长安汽车是其中的典范。长安汽车推出的阿维塔11、长安深蓝SL03、Lumin、UNI系列智电iDD等车型悉数量产,助力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多点开花”。根据最新产销量显示,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9月销量50,990辆,同比增加69.71%;1-9月累计销量306,682辆,同比增加96.15%。

瞄准汽车变革机会,长安汽车为代表的川渝汽车品牌正不断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推出新产品,推动川渝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智能电动加速发展背后,汽车对芯片的性能要求和市场需求在持续的提高。作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芯片既是关系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制约汽车产业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明显的短板领域及风险点。

“目前整个汽车产业都处于升级换代的过程,所以对芯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我们而言是新的发展机遇。”在近期举办的2023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暨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上,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长安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易纲指出,汽车芯片基本上是芯片行业当中增速最高的细分行业,所以成为其中一个玩家,极具行业前景。

作为汽车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车规级芯片也成为了重庆汽车产业链的“补链”重要一环。这与长安汽车想成为汽车芯片的一个玩家不谋而合。因此,重庆芯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成立可谓是应运而生。

据悉,重庆芯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简称,重庆芯联)是重庆市国资相关单位联合大型汽车整车企业投资的先进车规级12英寸大型集成电路制造项目。

重庆芯联的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重庆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安汽车等共同持股。

从五位股东构成来看,重庆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持股35%,从信息披露来看,主要是从事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与服务工作。该研究院由地方产投基金重庆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

第二大持股股东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持股24.77%,从公司名字也能猜出这公司主要是做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及其配套服务区的开发建设。而重庆芯联的地址是在重庆市高新区西永街道西永大道28-2号SOHO楼601-A153。很有可能是产业园区以提供园区服务作为入股资本。

另外三家,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很可能就是重庆芯联的下游和终端客户。

尽管多方打听,但目前重庆芯联要做的是什么样的车规芯片仍是个秘密,从易纲此前透露的信息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一些方向。

易纲特别强调,“不只是要做国产替代,更要打造差异化的优势。”“很多东西要集成,向中央化发展,很多东西的算力要集中。”在易纲看来,要把很多现在做的标准化、规模化的硬件平台,可以支撑差异化的软件架构平台,向合作伙伴开放,让大家能够将先进的、差异化的、核心的技术接入到平台。

易纲指出,新一代的芯片必然会出现巨大进步,但也要兼顾当前芯片产业现状,在当前芯片需求和新一代芯片需求之间协同发展,做好产业链的发展。

从这方面来猜测,重庆芯联的方向可能是一颗集成CPU、GPU、NPU,以及VPU、ISP、DPU、DSP 集群的高集成度、高算力的异构SoC智能座舱芯片。

事实上,重庆芯联做的是什么类型的车规芯片不重要,重要的是重庆在汽车工业发展上的敢作敢为。谈及近期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中哪些车型热度高,问界新M7、阿维塔11应该榜上有名,而他们背后就是重庆本土车企赛力斯和长安汽车。

重庆汽车上市公司的表现,也吸引了投资者聚集川渝板块。通达信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重庆指数”逆势跳空大涨,终盘报收于1617.12点,周涨幅5.43%,创11个月来单周涨幅之最。表现最强的是赛力斯,涨幅高达31.35%,长安汽车涨幅10%左右。

87亿元的大手笔押注12英寸车规芯片,也许有人认为重庆“赌”性不改,但对重庆而言,赌是对其最大的误解。面对高收益产业的高风险投资,地方政府和产业政策的参与至关重要,合肥能有如今的“芯屏汽合”便是得益于此。回顾川渝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其中不断推动产业配套升级,从这层面来讲,重庆芯联就是重庆为“补链、强链”而生。

作为半导体上游核心支柱,半导体材料肩负着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光刻胶作为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材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中国芯片自主化的关键,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价值。

尤其在当下,国内半导体业频频遭受“极限”施压,高度依赖进口的光刻胶已成为悬在国内半导体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产化成为必须攻克的“堡垒”。

近些年在政策、资本和产业的助推下,我国光刻胶业取得可喜的进步,但受制于布局晚、生产工艺复杂、分辨率要求高、导入周期长等因素,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博康光刻胶事业部总经理杜光宇认为,这还需长线布局,坚持打持久战。

从战略角度布局,杜光宇分析,一方面要着眼于目前国产化替代率低的现实,在主要类型的光刻胶G线、I线、KrF、ArF全线并进提升国产化率;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随着半导体节点向更小尺寸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光刻胶分辨率、线边缘粗糙度、工艺窗口、特殊场景应用等,加强光刻胶技术攻关。

在美国严防死守先进工艺藩篱之际,不仅让光刻机成为“显学”,也让光刻胶成为业界关注焦点。而属于高技术壁垒材料的光刻胶有不同的种类,也对应着不同的芯片工艺。

杜光宇指出,半导体光刻胶从低端到高端主要分成G线、I线、KrF、ArF、EUV,不同系列针对不同的极限分辨率,130nm以上节点产品主要应用G线nm以下工艺开始采用ARF干法及浸没式,而EUV开始采用于7nm以下的工艺。而且在应用时由于不同节点芯片都有很多层数,在不同的工艺层需采用不同的光刻胶类型。

可以看到,节点越低、越需要高端的光刻胶支撑。ArF最高只能支撑到7nm,从7nm再往上走就只能采用EUV光刻胶。

面临光刻胶被随时“卡脖子”的形势,光刻胶的国产化大势已不可逆,近几年国产化环境也持续向好。通过政策、资金的助力以及产业链的众志成城,光刻胶的国产化进程也在进一步提速。

“目前面向先进工艺节点的光刻胶,相比国外还有一些差距。特别突出的是国外已量产的EUV光刻胶,用于5nm和3nm产品,因为国内也没有相应产线,国内最高还停留在ArF光刻胶。”杜光宇表示。

杜光宇提到,半导体光刻胶的分辨率、金属离子、颗粒、工艺窗口等要求高,而且需要定向开发导入,使得光刻胶和制程工艺相匹配。如要对标国外同类产品替代,一方面要在不同的配方情况下达到同样的性能才能满足替代条件,另一方面晶圆厂需进行性能、最终产品良率、可靠性等一系列测试,只有测试合格了才能切入生产线,而且为了控制风险要逐步切入,这一周期需要半年至一年或更久的时间。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杜光宇也指出,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由于整体市场环境下行,代工产能需求相对减缓。对光刻胶企业来说,这一窗口期是便于进行材料替代的,因为有更充足的时间、设备以及人力来保障材料替代的推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随着去库存的进一步消化,市场回升,代工市场将走向复苏,光刻胶国产化率或将进一步迎来大提升。伴随着国产化率走高,也将进一步促进光刻胶企业向更高端的光刻胶开发挺进。

在光刻胶阵营,国内涌现出众多企业在各显神通。而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光刻材料产业化开发的企业之一,徐州博康在助力光刻胶国产化之路上可谓大放光芒,不仅实现了“单体—树脂、光酸—光刻胶”的全产业链覆盖,并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投入,拥有了80%的光刻胶专利,在保障国产光刻胶材料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据杜光宇介绍,徐州博康已成功开发ArF/KrF单体及光刻胶、I线光刻胶、封装光刻胶、电子束光刻胶等系列产品。具备干法ArF及湿法ArF光刻胶的技术能力,干法ArF可应用于90nm/65nm/55nm节点。湿法ArF可应用于40nm/28nm节点,在现有技术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发14nm及以下工艺节点应用的更先进的湿法ArF光刻胶材料。

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彰显徐州博康的远见与格局。一是在十年前意识到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性,持续着力全产业链布局,不仅保证了光刻胶的原材料光酸、树脂的原材料单体的自主开发,并且光刻胶产品覆盖品类也更加宽广。二是雄厚的研发团队和持续的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已拥有500多名技术人员,占比超过70%。一线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50%,具备丰富的有机合成、高分子聚合、半导体级电子级纯化的专业能力,系统掌握了电子级化学品生产的核心技术。

此外,徐州博康还投入巨资建成了产品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光刻胶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基地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中控平台,以及标准的光刻材料生产设备及实验检测仪器,达产后实现了1100吨光刻材料及10000吨电子级溶剂的规模化生产。

“光刻胶生产更多是配方及物理混合,主要依靠树脂跟光酸的合成,属于有机合成,涉及如何让分子结构排列保持一致,以及如何实现更精准的测试,而且需要持续的投入以开发先进工艺所需的高分辨率光刻胶。同时必须有工匠精神,不断地打磨产品提高质量和品控,才能稳定批量地供应,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杜光宇阐释了徐州博康从原材料苹果手机美区的id地址、到研发再到生产的全面布局的哲学之道。

徐州博康的知行合一,也让徐州博康在市场上收获了广泛的认可。据悉在应用方面,已经获得近40家客户的订单,这些客户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先进封装等领域。

而涵盖原材料、生产和研发的“全武行”,也为徐州博康的步步为营造就了深厚的根基和奋进的底蕴。杜光宇指出,未来徐州博康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巩固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拓宽技术护城河,为国产光刻胶的国产化贡献力量。

随着光刻胶的国产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也意识到打赢这一场攻坚战绝不能“独自战斗”。

对于国内如何提升光刻胶的整体水平,杜光宇建言需要全产业链的协作和全方位的驱动。一是晶圆厂加大国产光刻胶企业导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验证和切线;二是光刻胶企业要持续加大投入,增强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三是投资方更多地投向头部光刻胶企业,解决光刻胶企业资金的后顾之忧。四是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做大做强。

在这方面无疑晶圆厂发挥的作用巨大。希望晶圆厂一方面要为一些头部光刻胶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从简单到难度大的光刻胶并行采用,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后续的投入。

对于持续的投入,杜光宇深有体会这一必修课,随着工艺节点走高,要求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边缘粗糙度以及更高的工艺窗口,需要设计更多的树脂、光酸来匹配整个材料需求。同时,要不断投入先进的设备如曝光机、检测设备等资源,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测试。此外,保证稳定地产能供应需要扩产,这都需要资本的投入。

要看到的是,目前号称开发光刻胶的企业较多,投资方也在紧跟。但如杜光宇直言,有一些企业的光刻胶实际面向PCB、面板和显示等,实际中美贸易制裁限制更多的是半导体行业,而且半导体行业使用的光刻胶目前国产化率最低,技术门槛最高。如果投资方没有仔细尽调全面撒网,反而会导致资金分散,也起不到合力的效果。

借鉴国外光刻胶的发展经验,杜光宇认为加快整合也成为国内光刻胶业的必然选择。从国外发展历程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只有六七家企业撑起光刻胶江山,而国内光刻胶市场规模相比全球更小,加快整合在未来两三年形成两三家领军企业方是正道。

随着产品导入周期加速,明年国产光刻胶将进一步放量,迎来新的爆发式增长,徐州博康也将在这一历史节点释放新的潜能。杜光宇预计,徐州博康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将实现三四倍的增长,且徐州博康计划三年之内将覆盖光刻胶全品类的80%,并在支持先进工艺的光刻胶产品领域进一步突破。显然,这一突破不仅为中国的芯片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还使得中国的芯片产业链更加独立自主。

集微网报道,自科创板设立以来,半导体行业就掀起了上市热潮,包括中芯国际、沪硅产业、中微公司、格科微等上百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陆续开启上市征程。

在众多冲击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企业中,灿芯股份作为中国大陆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五的设计服务企业,已经在全球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竞争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10月18日,灿芯股份即将迎来首发上会,却因为科创属性、业务独立性等问题受到媒体质疑,引起了集微网的关注。

事实上,在IPO过程中,媒体的质疑是不可避免的,但集微网查阅资料发现,灿芯股份已经在问询回复中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解答。

随着芯片产业升级,产业链分工日益精细,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参与者逐渐细分为芯片设计公司,以及其上游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半导体IP供应商与EDA工具供应商等。

其中,在芯片设计服务领域,创意电子、世芯电子、智原科技等台系企业占据了全球40%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内也诞生了芯原股份、灿芯股份等优质企业,并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其中灿芯股份2021年排名全球第五,市占率达4.9%。

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背后,集微网观察到,灿芯股份非常重视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19,036.90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6.89%。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96人,占全部员工人数的比重达35.29%。

苹果美区id注册信息

正是由于在技术研发上不遗余力地投入,灿芯股份才形成了大型SoC定制设计技术与半导体IP开发技术两大类核心技术体系,并收获了大量知识产权成果。截至2023年6月30日,灿芯股份拥有发明专利48项,其中42项被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中。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构筑了灿芯股份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成功流片超过530次,其中在65nm及以下逻辑工艺节点成功流片超过220次,在BCD、EFLASH、HV、SOI、LCOS、EEPROM等特色工艺节点成功流片超过140次。

与此同时,灿芯股份业绩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其2020年营业收入为50,612.75万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130,255.97万元,最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0.42%

因此,在科创属性方面,无论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发明专利数量、营收增长情况等各个方面,灿芯股份均符合科创属性的要求。

截止目前,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中芯控股直接持有灿芯股份18.98%股份,系第二大股东。同时,灿芯股份报告期内向中芯国际的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9.02%、77.25%、84.89%与75.29%。

对于控制权的问题,问询回复已经明确表示,中芯控股持股比例超过30%期间,灿芯有限为中外合资企业,不设股东会,董事会系灿芯有限的最高权力机构,中芯控股提名的董事无法对董事会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中芯控股无法控制灿芯有限董事会;中芯控股持股比例低于30%期间,中芯控股持股比例较低,无法对发行人股东大会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亦无法通过其提名的董事对发行人董事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芯控股不是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同时,中芯控股已出具承诺:“自灿芯股份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本公司不会谋求对灿芯股份的控制权。”

针对业务独立性方面,灿芯股份作为采用Fabless模式的芯片设计服务企业,在芯片设计业务中,公司在为客户完成芯片设计环节后委托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进行光罩制造及晶圆试生产;在芯片量产业务中,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委托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进行晶圆量产。

不过,中芯国际并不参与灿芯股份的芯片设计工作。在问询回复中,灿芯股份提到,公司芯片全定制和工程定制服务两种服务类型下,中芯国际在芯片设计或量产业务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无显著差异。截至本回复出具日,中芯国际与发行人不存在共同研发或共有技术工艺的情形。

据了解,芯片设计服务企业与晶圆厂深度合作已经是行业惯例。以全球第一大芯片设计服务企业创意电子为例,台积电就是创意电子的第一大股东,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此外,创意电子、世芯电子、智原科技等业内领先设计服务公司均存在单一晶圆供应商占比较高的情形,比如创意电子、世芯电子主要向台积电采购晶圆,2021年采购占比分别为98%、100%,甚至远高于灿芯股份。

即使如此,创意电子、世芯电子、灿芯股份等芯片设计服务公司仍是依靠设计能力独立获客,对台积电或是中芯国际并不存在依赖的情况。

灿芯股份也在问询回复中指出,未来,即使中芯控股下属公司与公司存在潜在同类或相似业务,公司与市场上众多芯片设计服务公司一致,均自主独立获客,不存在利益冲突,公司将依靠多领域设计能力与成功设计案例积极拓展客户与供应商,不断提升自身设计能力,扩充和优化研发团队,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升级对华经济、科技、产业方面的脱钩,以期打造排除中国企业在外的新的供应链体系。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新环境中磨炼摔打,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提供了信心与底气。特别是中国ICT产业,在数字变革助力下,不断在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更新迭代,已经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ICT企业开启出海“加速度”,把优秀的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模式带到了世界舞台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不仅仅是政府的策略与号召,而是中国ICT企业的实际行动。

克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非被动,而是主动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成为中国ICT企业谋求新的转型升级的机遇的重要策略。针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集微网推出“中国ICT出海新趋势”系列报道,从模式、经验、政策、投资等方面苹果美区id注册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对本轮中国ICT企业“出海”进行报道。

集微网报道 (文/陈炳欣)随着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启出海征程,互联网云计算大厂经营重点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回想当初TikTok海外经营时的轰动与SHEIN的备受热议,目前的互联网云计算大厂正从强调自身“云出海”,转移到帮助企业出海的“云助力”。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企业出海报告《中国平台经济企业全球化之路》(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平台企业出海步入新阶段,从最初的工具出海,升级为赋能传统行业协同出海,尤其在协同中小企业出海上,潜力巨大。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室主任曾铮表示,我国平台企业出海正从“数字化出海”变为“出海数字化”,突出表现在助力传统行业出海业务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

5月24日,传音ISMARTU孟加拉国新工厂正式投入生产。该工厂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纳拉扬甘杰地区的梅克纳工业经济区,一期总投资约1.4亿元,建筑面积超过22,000平方米。除传音以外,近年来vivo、OPPO、Realme等众多中国手机品牌都在孟加拉国投资建厂。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企业聚集于此,一方面可以避开高额的进口关税,另一方面也是看到当地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这里已经逐渐成为继印度、巴西之后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所建立一个新的聚集地。

7月5日,比亚迪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投资总额达到45亿元。据悉,三座工厂分别为一座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一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以及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近段以来,国内车企依托新能源技术优势,开启一波密集的出海建厂潮,比亚迪去了南美汽车重镇巴西,上汽计划去欧洲选址,长城也去了东南亚和南美。

不仅是大型企业,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也纷纷开启出海征程。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一些专精特新企业,出海热情高涨。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显示,45%的独角兽企业认为海外拓展至关重要。

“发展到今天,很多企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以出海为目的,就是要在国外做品牌,而且做得很好,这是一大新变化。”SAP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在SAP出海高峰论坛上对记者指出。商务部数据也显示,2022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853.7亿元,增长5.2%。2022年,克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对外投资平稳发展,稳中有进。中国贸促会研究院报告则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连续4年稳居全球前三。近八成中国企业将维持和扩大对外投资意向,看好对外投资前景。

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启出海“加速度”,把优秀的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模式带到世界舞台。

尽管出海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后疫情时代,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出海企业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也在增加。如果说十年前企业出海更多是以销售为主要目的,现如今出海将变得更加复杂,企业要把海外业务管好首先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能够规避风险;其次是应对不同危机,对供应链灵活性和敏捷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更深层次上是要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水平。

在这方面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是不同的,也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头部企业出海能力相对完善,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技术壁垒。而中小企业应该轻资产发展,把重点放在发展业务上,而不要在系统上花太多精力。因此,对他们而言,上云就是最简单、最便宜、最快的方案。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出海两件事非常重要:一是管理上云,不仅是系统上云,而是真正实现全球业务在云上的实时系统和快速反应;二是以链织网,在保证全球范围内合规的前提下,充分融入全球商业网络之中,实现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及产业链生态协同,稳健全球布局。

“今天这个时代一切都要靠数字化。数字化不是花钱建一套系统,而是让你的企业有更多的竞争力,提升效率,减少成本,在全球供应链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数字化最根本的目的。”黄陈宏指出。

这方面正是云计算厂商的强项,同时现在云计算厂商也非常重视“生态出海”。报告指出,平台企业在协同中小企业出海上潜力巨大。因为数字平台不受空间和时间因素的限制,连接全球参与者并产生互动,从而降低参与者跨国交易的各种成本和不确定性。这对中小企业尤其利好,因为他们无需设立海外子公司,通过平台就可以直连全球用户,提供互补的产品和服务。

报告还总结了平台企业出海的新特征。首先就是平台企业从“企业出海”升级为“生态出海”。他们与平台上的合作伙伴,比如生态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进行价值共创,从而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的网络效应。

在“出海”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新的战略方向的情况下,不仅是国内云计算企业,国际大厂也在提升对此的重视程度。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看来,在“双循环”等国家政策的正向激励和积极带动下,中国企业的这股“出海潮”不仅会持续,而且会来得更加汹涌。而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如今也是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对而言,国内平台的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曾铮也指出,尽管我国平台企业出海进程加快,但国际化水平仍相对较低。2021年,滴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四家中国公司入选全球前100数字跨国企业,但其海外营业额占比均不超过9%。相比之下,像Alphabet、Meta、Amazon等头部平台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均在一半左右。

如何改变这一形势?越来越多企业盯上了人工智能的新风口。在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方汉看来,第一批云计算企业是以工具出海为主,因为工具不涉及“文化”层面的问题。但很不幸的是,工具的门槛比较低,容易被复制。随着业务的发展,平台化成为云计算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比如Tiktok、StarMaker都是通过打造一个UGC平台,让海外用户在平台上创造内容,自己只需要提供最基础的平台服务。

在当前AI技术不断提升渗透率的背景下,AI大模型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云平台领域的产业发展。根据方汉的介绍,目前昆仑万维针对海外业务的目标非常明确,基于天工大模型提供端到端的内容生成工具,通过对AI技术进行整合,让用户只是简单进行文本输入、语音输入,甚至图片输入,就能直接快速地生成需要的内容。基于这些工具制作UGC平台,形成垂直领域的内容社区,助力用户海外的业务拓展。

蓝色光标也将推出针对出海广告主的垂直行业模型类AI营销工具,旗下子公司蓝色宇宙围绕虚拟现实、Web3.0与AIGC能力,全面推进元宇宙相关业务的探索和落地。易点天下在互动平台表示,与华为云签署了出海营销AIGC大模型深化合作协议,将基于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围绕出海营销大模型战略联创、AIGC和跨境电商平台深度合作、BI中台和DSP/SSP架构优化、应用现代化改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中国云出海正在迎来新契机。虽然加持AI的行业解决方案才刚刚开始探索,但新的形势不断涌现,未来海外需求中越来越大的比重将由AI驱动,“云出海”2.0或将进化到“云出海”2.5时代。

集微网消息,美国匿名社交网络Blind于8月举行了投票活动,主题是最受全美国员工认可的CEO。根据分析,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和科技行业的CEO是美国最受欢迎领域的CEO,而排行第一的行政总裁为英伟达的黄仁勋,获得的支持率达96%。

Blind在其平台上对美国13171名经过认证的专业人士进行了调查,根据员工在2023年8月的反馈确定了103位CEO的支持率。这家专业社交网络提出了与美国总统支持率衡量标准相同的问题:“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的CEO处理工作的方式?”

除黄仁勋外,Blind CEO支持率指数中排名较高的CEO还包括苹果的库克(83%,排名第四)、AMD的苏姿丰(79%支持率排名第九)。

据悉,公司股票的表现可能有利于一些CEO的支持率。尽管利率上升、持续通胀、投资者资本撤回等因素带来经济不确定性,但CEO支持率最高的高层老板通常会带领公司在2023年获得更高的估值。

在黄仁勋的领导下,英伟达的股价目前比年初上涨了三倍多(今年迄今已上涨208%),这得益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对其硬件(尤其是图形处理单元)的需求激增。

“他在10多年前就看到了人工智能热潮的到来,”Blind上一位经过认证的的英伟达专业人士在讨论是否有许多英伟达员工现在的年薪总额达到100万美元或更多时,如此评价黄仁勋,“我完全信任他。”

集微网消息,10月16日,有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称,美方将采取措施防止美国的芯片制造商绕过美国政府的限制向中国出售产品,这是为了堵上一些之前的漏洞。拜登政府预计将采取措施限制更多的对华出售芯片。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已经多次就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表明立场,我们认为美方应当停止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停止扰乱全球产供链的稳定。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集微网消息,据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消息,近日中国移动采购华为Mate 60权益版等5款手机产品终端,需求数量为120万台。

华为Mate 60系列已成为消费电子市场久违的新爆款,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很高兴“先锋计划”的产品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目前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希望能尽快满足大家需求。据了解,华为“先锋计划”包括Mate 60 Pro、Mate60 Pro+以及折叠屏Mate X5。

近期业内人士透露,华为一直在囤积零部件,该公司的目标是明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翻一番,达6000万至7000万部。多名供应链人士和分析师表示,自今年早些时候以来,华为一直在增加镜头、相机、印刷电路板和其他零部件的库存,以实现这一目标。华为还要求其在美国唯一的4G移动芯片供应商高通在6月份之前发货全年订单。

IDC设备研究副总裁Bryan Ma称:“华为在未来两年的目标很高,我们预计他们将在国内需求的支持下向上发展,华为可能会从苹果手中夺取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部分份额。”

集微网消息,目前全球科技产业仍处于低迷,不过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智能手机行业2023年第二季度出货同比下降11%,预计全年也为同比下滑。不过产业预计,在苹果、三星等公司的带动下,手机直连卫星通信功能有望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新增长点,同时带动供应链增长。

卫星通信功能首次在智能手机上搭载,是华为于2022年9月发布的Mate 50,这款手机支持北斗卫星消息,当用户处于无人区、荒野、海洋等无蜂窝移动网覆盖的环境,也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发送文字。此外,同样于2022年发布的苹果iPhone 14系列机型,以及2023年发布的iPhone 15系列机型,在北美地区也支持卫星通信。2023年发布的华为Mate 60 Pro,支持天翼卫星通话功能,利用中国电信天通卫星实现中国地区使用卫星网络进行语音通话、收发短信消息。

高通公司表示,将与摩托罗拉、一加、荣耀、OPPO、vivo、小米等智能手机品牌合作,开发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这表明,除了苹果和华为以外,其它制造商也看好这一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换机周期延长、硬件发展遇到瓶颈,每年处理器、摄像头模组的更新已无法吸引消费者。因此,卫星通信有望成为一个吸引消费者换机的突破口。

有报道称,韩国公司正计划到2024年将卫星通信服务商业化,这也代表三星有望在2024年推出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预计Galaxy S24将支持。这将带动中国台湾零部件厂商订单的增长。

此外,在提交给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文件中,与苹果合作的公司Globalstar透露了增强苹果手机卫星通信功能的消息。在苹果、三星这两大巨头的带动下,世界卫星通信市场有望迎来大发展,利好供应链,同时加强卫星服务公司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2025年将迎来AR眼镜爆发元年 市场会有千万级销量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